CPU篇

CPU篇
在選擇的第一步是選CPU,眾所週知CPU是電腦的運算中心,說電腦中的一切是為配合CPU運作也不為過。
CPU的價錢單單是家用的就已經由二百到上萬港元都有,扣除較少人用的極端型號,主流型號的價錢一般落在300~2500左右,價錢直接反映處理能力,不同型號間的效能可以有非常大的的差落
傳統的誤解:高時脈=高效能
在過往一段長時間,INTEL的CPU都使用時脈作為型號,比如P4 2.4G就是代表運作時脈為2.4Ghz的CPU,看似簡單易懂的表面,背後卻隱藏了重要的訊息,讓人以為時脈就等於處理速度,而INTEL更是非常積極的提升CPU運作時脈,甚至本末倒置地不惜犧牲處理能力,在CPU運作時脈提升到3Ghz時卻遇到問題了,時脈怎樣都拉不上去,3.4Ghz已經是極限,這時時脈神話才終告打破。也許這把戲玩得太久了,以致很多對電腦認識不深的人還是根深柢固地以為時脈就是等於效能。舉一例有瘋狂超頻者利用溫度低達-196度的液氮冷卻下對P4 631作出極限超頻至8GHz,但其SUPER PI測試卻連2.4Ghz 的E6600都能比不上就是最佳例證,這是因為其架構、計算方式、快取等各方面的改進所致。其實時脈只是其中一個指標,只有在相同架構下,時脈才具參考性。比如2.13Ghz的E6400比1.83Ghz的E6300強是無容置疑的,但E6300卻比3.4Ghz的PD945要快,面對不同架構間的比較,不應只以時脈作唯一比較參數。
雙(多)核心的疑問
雙(多)核心這名詞是在近兩年才出現的,指在同一個CPU中有複數的核心,很多人對這玩兒還相當的不了解,以致出現相當多的誤會(有些是奸商蓄意的)
雙核心=/=雙CPU
相比起近年才出現的雙核心,雙CPU早在很早就已經有了,不過全都是在伺服器領域,家用和這無緣。其實雙核心和雙CPU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但本質上的不同使得作業系統對雙CPU的支援要遠高於雙核心。事實上很多程式都不能發揮上雙核心的能力,常常出現一個核心做得要死不活,另一個核心卻在一邊納涼發呆的現像。
雙核心3Ghz=/=單核心6Ghz
這是奸商欺騙消費者以及傳媒(尤指某電視台)無知所帶來的謬論,這世界很多東西都不能這樣1+1=2的,時脈如是效能亦如是。AMD就曾經坦承雙核心的CPU比起同時脈和架構的單核心CPU只提升了不足40%的效能,而INTEL的就更低了。另一方面雙核心需要程式支持,只有對多核心有完整最佳化的程式才能完全發揮,這是單核心所沒有的問題。
新手的選擇
時脈,核心,快取,製程等等嘰哩呱啦一大堆參數教人看了就頭痛,那到最後新手要怎選才好呢?末日很乾脆的告訴你,看錢吧。一般而言C/P最高(也就是最值得買)的CPU價格都落在800~1300之間,其中又以900~1000的C/P最高。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像現在價錢不到600元的AMD的AM2 x2 3600+的C/P就高得嚇人了。
不過前面也說過,買甚麼級數的CPU很取決於用途,現今CPU不像以前,就算很低價的CPU,面對簡單的日常應用(如文書,上網,聽歌,看非HD電影)已經能應付自如,如果要玩遊戲,P2P,看HD影片之類,一顆900元左右的中價CPU已經足夠應付了,至於剪片,轉檔之類CPU非常吃重的工作自然是多多益善了。
INTEL or AMD?
這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隨著時間流逝兩間廠的CPU在效能上都互有勝負,但大多數時間中使用AMD的系統在同效能下價格都比較低(C/P高),像目前INTEL以C2D的高效能領先,但AMD的AM2卻以同價格較高效能(或同效能下較低價格)反擊,如果沒有特別需要,又或者沒有牌子情結的話可以多多考慮AMD的CPU。


前言
壞零件
提升速度
升級
買電腦之前...
CPU篇
RAM篇
主機板篇
電源篇
HDD篇
DISPLAY篇
其他
電源篇
HDD篇
其他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