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小常識

上主題發了後,有不少人問我有關CRT的問題
發現有部份人的確不太了解CRT
所以特此再發一篇文,說明一下

CRT的基本知識
CRT,正確來說是CRT顯示器
CRT(Cathode Ray Tube):陰極射線管(俗稱電子槍)
工作原理是正極環吸引帶負電荷的電子
電子受環狀正極吸引,朝直線飛出,穿過正極環中的孔
就像用彈叉發射石子一樣
因為是把電子發射出來,故又名電子槍
配上聚焦,鏡頭等組成顯像管
不過一般說CRT就是指CRT型的顯示器或電視

在CRT顯示器中,電子槍在顯示器後方
電子射出後受設在顯示器上下左右方的可變電磁吸引偏離軌道
射中在螢幕上的螢光物質,使其發光
快速控制上下左右方電磁場,就能使電子束(一連串的電子)掃過螢幕
準確的命中每一點的螢光物質
(就像是用機關槍橫掃一行標靶,每一發子彈都順序命中目標)
為免誤射的情況發生,通常在螢幕前會遮罩遮蔽著
蔽蔭遮罩是孔狀的,而柵狀遮罩是條狀的

性能指標
在比較CRT顯示器時,以下的數值會被用在比較上
畫面弧度
因為電子束是由同一點發出的,所以電視畫面會有若干的弧度
視乎顯像管的種類和技術,大致可分類做下面幾種:(優秀到最差排列)
物理平面>視覺平面>(圓)柱面>球面
物理平面是指用尺直接去量也是完全的直的
視覺平面則是"看起來"是直的,實際上有極輕微的孤度
柱面是指垂直方向是直的,可是水平方向是曲的(圓柱體表面)
球面就是指完全是球狀了,最舊的球面顯示器弧度大的嚇死人

點距
一般來說是指兩個同色亮點間的距離,柵狀遮罩因為是色條,所以是兩個同色色條的距離(柵距)
點距越小,畫面越精細,單位為mm
但有很多商家為了巧立明目,比如水平點距,或者遮罩孔距
這些都是假像,並不是真正點距,要小心

收斂度
指電子束擊中螢光物質的精準度
收斂度越小,越畫面失準越少,單位為微米(百分之一厘米)
不過很少廠商會公佈此數字

視訊頻寬
指由數碼信號轉換到類比訊號的速度
單位是百萬赫茲(MHz),理論上是越高越好,不過用不著也是白搭
需要的視訊頻寬公式:水平解析度*垂直解析度*掃瞄頻率*135%
例子1280*960@85Hz頻率,需要1280*960*85*135%=134MHz

解析度
分兩種:最大解釋度和最佳解析度
高是沒意義的,給你2000*1500也沒用,根本不會用(只有美術和錉圖才會用到)
最佳解析度才是需要注意的,超過會因超負荷而縮短壽命,低過會有浪費以及影響畫質


垂直更新率
即是掃瞄頻率,可以簡單理解為每秒鐘畫面更新多少次,單位是赫茲(Hz)
但和遊戲的FPS是兩回事,兩者並不相干,垂直更新率低下是畫面閃爍,而FPS低下是畫面延遲
越高畫面越穩定
雖然受視訊頻寬和解析度限制,但每台機也有本身的最高垂直更新率
一般不會直接列出,但看最低解析度之下的垂直更新率就是了

sRGB
簡單說就是看到的和打印出來的一樣
有sRGB模式的顯示器,可以令顯示器色譜固定為和打印/掃瞄等影像輸出/輸入裝置顏色一樣

以下幾項為可調節項,都是越可調,調校越精細就越好

色溫
色譜,越高白就會越接近純白(低則接近黃)
太高會有點刺眼的,但會更清晰

對比度
物體光暗的對比,越高圖像越清析,同樣太高長期看的話很易累
優秀的顯示器在亮度為0,對比度為極低向極高數值中也可以隱約看到畫面的

亮度和伽碼
因為性質相近所以一起說,不過兩件是不同的東西
伽碼的提升和下降,在三原色中是等比上升和下降的
而亮度則是等值上升和下降

其他功能
修正各種問題比如邊緣發散,電磁場干涉現像,基本上越齊全,越能修正問題越好



保養和使用
1.如非必要,請盡量把解析度調成最佳解析度,這是延長壽命的不二門法
2.每一年一次清理塵埃(視乎家中塵量),拔插座,開機(放電),關機→拿沾了水再搾乾的綿花捧,一個孔一個孔清理
3.不要常開關螢幕,離開少於5分鐘放在比較好
4.清理玻璃表面請用清水或稀釋的中性清潔精,氨水(玻璃清潔液)對某些CRT表面有不良影響
5.遠離磁場,變壓器、馬達、高功率喇叭(6.5吋以上那種)、永久磁石請保持適當距離。不然會發生電磁場干涉現像,畫面呈水波狀
6.勿過度催谷顯示器,解析度不要長期調到最大解析度,亮度也不宣過高
7.散熱要良好,機頂上方30CM最好沒有物體阻礙對流,機箱熱是正常的,不用擔心
8.可能情況下垂直更新率調到最高,金錢誠可貴,螢幕價更高,若為眼睛故,兩者皆可棄。顯示器壞了可以再買,眼睛壞了拿甚麼換?
9.詳讀說說明書,一本好的說明書可以包羅萬象,比外人更能協助你改善畫質
10.準確調校各項數值,顯示器通常會附帶程式,供人方便地控制顯示器設定,出廠設定大多數沒有做最適配置,而且每人喜好設定也略有不同,花時間設定絕對有這需要和價值
11.在長期對著高對比的畫面(比如白或黑字)時,稍微將對比和亮度調低有助眼睛健康,對顯示器也有好處
12.那個甚麼60CM距離的看看就好了(喂),個人建議保持伸手拳頭剛好碰到螢幕為理想,螢幕頂要低於視線水平位置

留言

熱門文章